第130章 第十三次相亲45-《M君的相亲小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连横的倡议国秦国。合纵的主脑先是魏国,后是赵国。

    从效果来看,是连横胜了合纵。但是,真的是张仪的巧舌如簧优于公孙衍的深谋远虑吗?

    显然不是。

    公孙衍自身的经历就能说明这一点。

    他曾是执掌秦国政治的人,一度率领秦国打败韩魏。等他反过来带领韩魏攻打秦国,结果与之前就有天壤之别了。

    犀首还是那个犀首,其军事才干不曾减少一分,政治地位更是不损反增,过去是秦国大良造,现在是魏韩赵齐燕楚六国丞相。为什么军事成就反大不如前了呢?

    道理很简单。他主要依靠的韩魏两国国力不如秦国。其余加盟国中齐楚心怀叵测,燕赵各怀心事,宋、中山等国更是鼠首两端。

    但是,我们应该看到,除了公孙衍的三晋伐秦。其它历次合纵,只要有韩魏之外的国家真心加入合纵,都可以很干脆的打败秦国。

    比如:孟尝君带领的齐韩魏三国联军。

    信陵君带领的赵魏楚韩四国联军。

    其实合纵攻秦共组织了五次。还有赵庞煖带领的合纵军。这次联军因楚国春申君的临阵脱逃,只能不战而退。

    以及第二次六国伐秦,迫使秦国归还魏赵部分土地。

    秦国真正靠军事行动赢得胜利的就是第一次,也就是公孙衍以三晋为主力,由义渠国从后方策应的合纵战。

    其余四次,庞煖那次算是没有交手。另三次秦国都割地赔款了。

    从技术层面而言,合纵一旦达成,多半可以达到战术目的,让秦国割地赔款。

    而秦国的连横真正发挥作用,也是唯一一次大获成功,就是沐猴而冠的楚怀王奉行了秦楚联盟。其结果就是齐、秦、韩、魏四国从东西两方向攻入楚国,把楚国从一个超级大国打成普通大国,瓜分的领土将近楚国全盛时期的一半。

    由此可知,合纵的成功此时远多于连横,作为一种策略并没有输。列国君主除了楚怀王,没人相信过连横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